从爆火到爆冷,中国电影越来越极端了!
三天前我去通州万达,七点黄金场,售票机前排队的人还没爆米花队伍长。
三天前我去通州万达,七点黄金场,售票机前排队的人还没爆米花队伍长。
2025年的国庆档,终于以18.35亿的票房成绩落下了帷幕。被寄予厚望的大制作未能达到预期,中小成本的《震耳欲聋》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却以黑马之姿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“自来水”的狂潮。
每一年的国庆档期,都是爆款电影频出的时刻,比如《长津湖》拿下57亿影史第二,就是国庆档发力的。
从9月28号就开始上映,到如今半个月过去,这部电影的票房才737块。
364万场放映场次创历史新高,换来的却是近十年倒数第三的票房成绩,曾经热闹的国庆档今年却成了电影行业的“滑铁卢”。
今年国庆假期,电影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。一方面,档期票房18.35亿元,平均票价36.6元创近五年新低,市场运行平稳理性;另一方面,“电影+文旅”“电影+美食”等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,逐步推动电影产业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变。
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期间,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及惠民措施,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、新场景。为全面捕捉文旅消费市场新动态、挖掘产业创新升级新亮点,光明网策划推出“文旅新活力”系列报道,全方位、多角度呈现文旅消费热潮背后的经济活力与文化魅力。
这数看着不算特别低,但放近十年国庆档里,也就比2016年的15.88亿和疫情那阵的2022年14.97亿强点,说句低迷真不冤枉。
作为系列三部曲的终章,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凭借前作积累下的口碑及受众,在今年国庆档获得4.50亿票房。在这部电影里,你能清晰感受到戏里戏外满溢的赤诚与厚重。
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,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格外冷清的景象。影院里观众寥寥,影片热度不高,与往昔热闹喧嚣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,着实令人感慨。一张总票房达18.34亿的成绩单,仿若时间的倒带机,径直将我们带回了十年之前的光影旧梦,往昔景象似在眼前徐徐铺展。更残酷的是,这
在国庆档电影的激烈角逐中,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在题材和制作规模上并不占优势,它聚焦火车盗窃,核心情节是表现人民警察毕正明为端掉盗窃团伙,伪装身份的忍辱负重。影片以扎实的现实支撑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捕捉,辅以独特的叙述策略,巧妙契合了国庆档期的家国叙事。影片叙事较为流
国庆档刚散场,朋友圈就刷到一张截图:十年最低票房,18.35亿,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。
作为陈凯歌战争史诗三部曲的终章,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聚焦抗美援朝战争“边打边谈”阶段,通过战场与谈判桌双线叙事,全景式展现和平背后的浴血奋战。
评分7.3分,算是稳住了系列电影的口碑,特别是前面经历了《731》的“狂轰滥炸”,现在看《志愿军》还是很“眉清目秀”的。
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,截至10月8日15时44分,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突破18亿元。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《731》《刺杀小说家2》《浪浪人生》《震耳欲聋》暂列票房前五名,且各片档期票房均突破亿元大关。截至10月8日22时,国庆档共收获票房18.33亿元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的电影票房很多连去年电影票房的零头都占不到。
“这个长假,我和爸妈看了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,又带孩子刷了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最后看了《731》。影院里全是人,连买爆米花都排队。”10月6日傍晚,在兰州东方红影城,刚走出影厅的市民李女士笑着分享道。国庆中秋假期里,兰州电影市场“热”力全开,6天总票房已超过70
刚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档以18.35亿元的总票房收官,总观影人次达到5007万。广东以约2.23亿元的档期票房领跑全国,继续稳居“第一票仓”。整体而言,今年国庆档新片供给丰富、类型多元,但由于缺乏爆款头部影片的带动,吸引力稍显不足。
警校毕业第一天,反扒新手毕正明就被挑断脚筋,领了残疾证。一个瘸腿警察,如何证明自己还能抓贼?
按道理来讲,每一年的春节档期最容易出现爆款,比如《哪吒》157亿,《唐探》每一年都上30亿,都是春节档的爆款电影。